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登录个人中心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新闻中心 网上办事 互动交流 走进沙坡头

沙坡头,人类成功治沙的发源地

发表日期: 2019-07-22 作者: 马进军 张秀 梁旭强
来源: 中卫日报

1994年5月5日,是中卫历史上灰色悲痛的一天。

原宁夏农牧机械厂厂长、今年71岁的陈瑞生老人清楚记得:当天18时许,他和同事下班后在厂区院子里吃饭,突然漫天黄沙席卷而来,门窗都来不及关,短短几分钟天就黑了,伸手不见五指。房顶上压牛毛毡的砖头被沙尘卷起,把对面的窗户玻璃砸得稀巴烂。陈瑞生说:“沙尘暴造成了人员伤亡,有的放学回家的孩子被吹到水渠里淹死了;一位在厂区周围放羊的老人第二天被救援人员从沙坑里挖出……”

也是在1994的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决定从1995年起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可见,受沙灾侵害的不止是中卫,而是全球,是全人类。

几千年来,沙漠肆虐,侵地吞绿,沙进人退。

几千年来,防沙治沙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一个难题。

但在宁夏中卫,一代又一代治沙人在探索、在奋进中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人类治沙史上的“中国奇迹”,为世界荒漠化成功治理贡献出了“中国智慧”。

沙坡头:一个曾经让人胆颤的名字

如今的沙坡头,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区的名字,更是一个闻名遐迩、拥有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的五A级旅游胜地。但探究其 “前世”,世界各地到此一游的人一定觉得不可思议。

《中卫县志》记载,早在秦汉时期,由于战争、滥垦,造成植被毁灭性破坏,风吹沙移,吞噬村庄良田的灾害不断发生。西晋时期,今甘塘镇域受腾格里风沙的侵害,在其北部形成名为“万斛堆”的大沙丘。到五代、宋辽时期,县域西北部地区逐渐变为荒漠瀚海。清至民国年间,风沙更加肆虐,由低山丘陵向东南平原迅猛推进。至1949年,前哨风沙堆积,围逼到中卫县城西门外,风沙以年均约4.5米的速度逼迫人退。每年有风沙时日多达900小时,最大风力达11级,将流沙不断吹移覆盖在丘陵、盆地、台阶地上,流沙深达0.5米至30米,面积1068.13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2.69%,并在卫宁平原西端的黄河岸边堆积成腾格里沙漠中最高的大沙丘——沙坡头。

1965年,陈瑞生被分配到农牧机械厂。“当时机械厂已经建成7年,但周围仍然全是沙漠。”陈瑞生说,当时县城也很小,几乎被沙漠包围。机械厂到县城只有一条蜿蜒曲折的路,要想走捷径去县城就要穿越沙漠,即使是白天也要多人结伴,因为沙漠里时常有狼出没。每年3月到5月沙尘最厉害,几乎每天都刮沙尘,吃过饭后碗底都是一层沙子。

当时,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十年九载旱,种地无保障。白天还见青苗壮,夜来风沙全扫光”“上了沙坡头,白骨无人收。脚踩阎王碥,性命交给天”。这是沙坡头“前世”的真实写照,是中卫沙灾的真实写照,也是世界沙灾的真实写照。

时至今日,荒漠化依然是人类面临的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中最为严重的灾难。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威胁着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更严峻的是,荒漠化土地面积以每年5万至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不断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国土面积。

包兰铁路:一路一带治沙探索出的“治沙魔方”

今年83岁的赖大宗本是浙江人,24岁时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大西北的建设中。

忆往昔,赖大宗感慨万千:“那时的风沙真是欺负人。我们想在美利村(今沙坡头区东园镇美利村)荒滩种粮食,就要挖排水沟,但那时风沙特别厉害,白天挖的水沟,晚上就被流沙埋了,一条水沟要挖一个多月。”

解决荒漠化问题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早在民国时期,中卫就设立了专门治沙机构,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治沙成效不佳。1950年,中卫县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建成防风固沙林场,专门从事治沙造林。

1954年1月,国家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在中卫县茶房庙设置沙漠气象观测站,首次观测到沙区大风科学数据——风力11级,风速31.7米/秒。

1958年8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长距离穿越沙漠的交通大动脉——包兰铁路建成通车。通车并不意味着最后的成功,当时世界上已有一些沙漠铁路在通车以后,因流沙侵袭祸患无穷,最后被迫或改道、或停运。在一些国家,即使是穿过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带的铁路,沙害也从未间断,常常妨碍全线运输。

中国的包兰铁路能够幸免吗?

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固定大面积流动沙丘的手段,国内外许多专家的看法颇为悲观:沙坡头将成为包兰铁路的“盲肠”,要不了30年这条铁路将不复存在!

鉴于此,国务院责成铁道、林业、科研等部门通力合作,会同原中卫县围绕包兰铁路沿线,展开了一场人类降伏沙魔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

为此,中卫固沙林场党员干部职工与沙漠展开了“持久战”,指挥部从县城搬到了沙漠上,帐篷支进了沙窝里,“三个石头支起一口锅”,与沙为伴、与风为伍,风餐露宿,担当起了固沙护路这项艰巨的任务,以全面确保包兰铁路这条国家交通大动脉的安全畅通。

“麦草方格治沙这种模式是我们许许多多奋战在治沙一线的治沙人长期摸索试验的结果。”中卫固沙林场高级工程师郜永贵,从事治沙工作30年,对中卫治沙历史了熟于心。他向记者讲述了被媒体称为“治沙魔方”——麦草方格的“诞生”过程。

郜永贵说,治沙过程是一个艰苦探索、不断失败不断尝试的过程。为了战胜沙害,保证沙漠铁路的畅通,他们探索尝试各种各样的治沙方法,先后用卵石铺面、粘木加水玻璃、沥青拌沙、草席铺面等治沙方法,但一场大风过后,防沙物品掩埋殆尽,治沙效果微乎其微。

植物固沙是治理沙害的永久性措施,但这个理论在沙坡头遇到了严峻挑战。罕见的风蚀、沙埋使造林试验屡试屡败。

再总结、再试验。

1957年秋天的一天,治沙技术人员、工人按照科研部门设计的“平铺草沙障”方案施工时突然刮起了大风。怕麦草被风刮跑,他们用平板铁锹往沙丘上压轧、固定乱飞的麦草时从中受到启发,冲破“设计方案”的束缚,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先后用麦草试扎了“带状”“格状”“圆形”“菱形”“三角形”等多种类型的“沙障”,同时注意观察这些沙障的固沙效果,通过反复实验,终于探索出固沙效果十分突出的1米×1米规格的“麦草方格”固沙法。

包兰铁路通车以后,中卫的治沙者也曾按照原苏联专家提出的“高立式阻沙栏”等治沙方案进行试验,但均以失败而告终。而 “麦草方格固沙法”,解决了高大流动沙丘的治理难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个非常简捷的科学方法,解决了一个十分古老且极为复杂的科学难题,不可一世的狂暴沙魔终于被降服。

郜永贵说,麦草方格固沙法就地取材、简洁实用、成本低廉、无废弃物,且易于推广,便于大规模施工,能保护人工树种不受侵害,有利于沙生植物自然繁衍,对任何类型的流动沙丘都具有立竿见影的固沙效果。

从1950年至1985年,经过中卫固沙林场几代治沙者的不断探索实践,在包兰铁路通过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的55公里两侧各500米范围内,逐步构筑了“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和封沙育草带” “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阻止了流沙对铁路的侵害,确保了包兰铁路的安全畅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沙漠生态产业。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沙漠铁路两侧植被覆盖率保持在70%左右。

麦草方格: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贡献出 “中国智慧”

包兰铁路在“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的护卫下,在沙坡头安全、畅通运行60年,打破了国内外治沙专家“沙坡头将成为包兰铁路的盲肠’”的论断,创造了世界奇迹、标志着中国治沙事业迈上了一个历史新起点。

沙坡头治沙防护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据统计,半个世纪以来,沙坡头区域的植物由油蒿、籽蒿、沙枣、小叶杨等25种逐步增至花棒、柠条、紫穗槐、樟子松等76科215属455种。在沙坡头林区内生活着5纲28目66科184种脊椎动物、400余种无脊椎动物、800余种昆虫。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6种,还发现了斑游蛇和荒漠猫等动物。许多在宁夏和西北绝迹多年的稀有动物种相继在这里出现,其中有21种填补了宁夏的空白,珍稀鸟类贺兰山岩鹨填补了中国近百年的空白。

从上世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沙坡头治沙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内甘武线、兰新线、青藏线、乌吉线、集二线等铁路和塔里木石油公路以及50多个国家、地区的沙害治理。

沙坡头治沙经验和模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在荒漠地区进行生态工程建设并通过人工生态系统改造沙漠的成功典范。被国外治沙专家和联合国誉为“世界首位”的治沙工程。1984年,沙坡头治沙成果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1988年7月,“包兰线沙坡头地段治沙防护体系的建立”以其卓著的科技成果名列榜首,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一国家最高科技奖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科技成果并列的、为数不多的几个特等奖重大奖项之一。1994年,沙坡头“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因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单位”。

中国治沙事业从沙坡头走向了世界。沙坡头,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贡献出 “中国智慧”。

世界各国的治沙专家前赴后继,来到沙坡头参观、学习“麦草方格”治沙模式。同时,各国邀请沙坡头治沙专家开展讲座,沙坡头治沙理论指导世界各国建立固沙植被防护体系,开启了“麦草方格”走向世界、服务全人类的征程。沙坡头也一跃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甚至还被一些旅游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并被纳入“中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不止于此,近40年来,中国向荒漠化“宣战”,开展三北防护林建设、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行动。现在,每年从荒漠和沙漠中救活4000多平方公里土地。

治沙事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荒漠化问题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生活,重视环保、热爱自然,我们应该每天都记在心间。未来,还需更加努力。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国家及部委网站 各省区市政府网站 自治区各部门网站 宁夏各市县政府网站
新媒体
智能机器人